Web Manager: 配置菜单 > 系统 > 中继 |
模拟中继详细信息 |
通过单击 Installed Trunks(已安装的中继)表中某个中继旁边的View Details(查看详细信息)链接,可访问此菜单。
• | ID/Line Appearance ID(线路状态 ID): 默认 = 自动分配 此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电话线路或信道。 该编号可分配到分机上的可编程按钮,以允许用户拨打和应答该线路或信道上的呼叫。 |
• | Hold Disconnect Time(保持断开时间): 默认 = 500毫秒。 Phone Based Admin = 是。 也叫Disconnect Clear(完全断开)或Reliable Disconnect(可靠断开)。 这是模拟线路提供商用于发出信号表明呼叫已结束的方法。 |
• | 覆盖目的地: 默认 = None(无)。 基于话机的管理 = 是。 此选项设定除在具有为该线路编程的线路状态按钮的分机上提示外,拨入呼叫还应在何处提示。 当电话系统处于夜间服务模式时,呼叫在 Night Service(夜间服务)组的成员处提示。 |
|
|||
|
|||
|
|||
|
|||
|
|||
|
|||
|
• | 响铃模式: 默认=1。基于话机的管理 = 是。 选择呼叫在分机上提示时应使用的响铃模式。 转接呼叫、发送至呼叫覆盖或发送至寻线组的呼叫将始终使用线路响铃模式。 除非用户已设置 Override Line Ringing(覆盖线路响铃),否则转到分机的呼叫将使用线路响铃模式。 不用于发送至话务员组成员的呼叫。 此功能也不用于 BST 话机。 |
VMS 设置
这些设置用来控制系统使用其自动应答之一来应答当前未应答呼叫的时间以及速度。
• | VMS 延迟 - 白天: 默认 = 2,范围 = 0 至 6 (响铃次数)。 基于话机的管理= 是。 当系统未处于夜间服务模式且 VMS Schedule(VMS 计划)设置为 Always(始终)或 Days Only(仅限白天)时,在未应答呼叫被重定向至选定的自动应答之前,设定响铃次数。 |
• | VMS 延迟 - 夜间: 默认 = 2,范围 = 0 至 6 (响铃次数)。 基于话机的管理= 是。 当系统处于夜间服务模式且 VMS Schedule(VMS 计划)设置为 Always(始终)或 Night Only(仅限夜晚)时,在未应答呼叫被重定向至选定的自动应答之前,设定响铃次数。 |
• | VMS 计划: 默认 = Never(从不)。 基于话机的管理 = 是。 此选项确定何时使用上文的 VMS Delay(延迟)设置,以及何时将无应答呼叫重定向至选定的自动应答。 选项包括: |
• | Always(始终) 当系统处于白天和夜间服务模式时,重定向呼叫。 |
• | Day Only(仅限白天) 仅当系统未处于夜间服务时重定向呼叫。 |
• | Night Only(仅限夜间) 仅当系统处于夜间服务时重定向呼叫。 |
• | Never(从不) 不重定向呼叫。 |
• | VMS 自动应答: 默认=自动应答1。基于话机的管理 = 是。 此字段允许选择要使用的自动应答。 |
• | Ring Persistency(铃声持续时间): 默认 = 400ms,范围 = 0 至 2550ms。 要被识别,信号必须持续的最短时间。 |
• | Ring Off Maximum(铃声结束最长等待时间): 默认 = 5000ms,范围 = 0 至 25500ms。 信号发送前的时间被视为结束持续时间。 |
• | Await Dial Tone(等待拨号音): 默认 = 3000ms,范围 = 0 至 25500ms。 设置系统在拨出之前应等待的时间。 |
• | Intermediate Digit Pause(中间数字暂停): 默认 = 500ms,范围 = 0 至 2550ms。 发送到线路的数字之间的暂停。 |
• | Long CLI Line(长距离 CLI 线路): 默认 = 关闭 某些长距离模拟线路上的 CLI 信号可能因变弱而不能被正确检测到。 如果您确定正在提供但未检测到 CLI,选择此选项可能解决此问题。 |
• | Trunk Type(中继类型): 默认 = Loop Start ICLID(回路启动 ICLID) 指出中继是否收到拨入呼叫方 ID 信息。 若未提供呼叫方 ID 信息,则选择 Loop Start(回路启动)。 若已收到呼叫方 ID 信息,则选择 Loop Start ICLID(回路启动 ICLID)。 |
• | Modem Enabled(启用调制解调器): 默认 = 关闭 第一模拟中继可设置为调制解调器操作(带 V42 错误纠正的 V32)。 这允许中继应答拨入的调制解调器呼叫以及用于系统维护。 启用后,中继只能用于模拟调制解调器呼叫。 可用短代码 *9000* 来切换此设置。 通过选择 76 为目的地,经由自动应答或 DID/SIP URI 来访问该调制解调器。 |
通过单击模拟中继设置菜单上的 Advanced(高级)按钮可访问此菜单。
电源哼声滤除器
• | Mains Hum Filter(电源哼声滤除器): 默认 = 关闭。 如果检测到或怀疑有电源哼声干扰,可尝试用此设置消除干扰。 此等选项 Off(关闭),50Hz 或 60Hz。 |
语音
• | Echo Cancellation(回声消除): 默认 = 16ms。 允许设置 Off(关)、8、16、32、64 和 128 毫秒。 回声消除仅需调高至足以消除回声即可。 将其设置到一个超过必要的较高值时会导致其它失真。 |
增益
不得在没有线路提供商指导的情况下调整这些设置。
• | A -> D: 默认 = 0dB 将模拟设置到数字增益。 范围 -4.0dB 至 +3.5dB,以 0.5dB 为增量。 |
• | D -> A: 默认 = 0dB 将数字设置到模拟增益。 范围 -4.0dB 至 +3.5dB,以 0.5dB 为增量。 |
DTMF
• | DTMF Mark(DTMF 标记): 默认 = 80 (80ms),范围 = 0 至 255。 在发送 DTMF 信号期间 DTMF 信号保持活动的间隔。 |
• | DTMF Space(DTMF 间隔): 默认 = 80 (80ms),范围 = 0 至 255。 DTMF 信号发送期间的静默间隔。 |
阻抗匹配
• | Impedance(阻抗): 默认 = 默认 设置用于线路的阻抗。 此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系统的 Country(国家/地区)设置。 此等选项仅可用于巴林、加拿大、埃及、科威特、墨西哥、摩洛哥、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阿联酋以及美国。 |
• | Digits to break dial tone(中断拨号音的数字): 默认 = 2,范围 = 最多 3 位数。 在阻抗测试期间,一旦系统占用了一条线路,它将向该线路拨打此数字。 在某些情形下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数字。 举例而言,如果模拟中继前往其它 PBX 系统或 Centrex,则需要使用远程系统的外部中继拨号前缀,外加其它数字,例如 92。 |
• | Automatic Balance Impedance Match(自动平衡阻抗匹配): 这些控制可用于测试线路的阻抗,然后显示测试得出的最佳匹配结果。 测试应在线路已连接但电话系统空闲的情况下进行。 要开始测试,请单击 Start(开始)。 之后电话系统会向线路发送一系列的信号并监视响应,为每个可能的阻抗设置重复此操作。 可以随时通过单击 Stop(停止)来停止测试。 测试完成后,Manager 会显示最佳匹配结果并询问是否将该匹配结果用于线路。 如果选择 Yes(是),Manager 会询问是否将该匹配结果应用到同一模拟中继卡或模块提供的所有其他模拟线路。 为了与距离中央局 2.7km 以外的接收目标响度额定值相一致,需在模拟中继上增加 1.5db 的接收增益。 |
• | Quiet Line(不受干扰的线路): 默认 = 关闭 此设置用于补偿长距离线路上的信号损失。 |
© 2011 AVAYA - Issue 01.h.- 08:21, 24 November 2011 (analog_trunk.htm) Performance figures, data and operation quoted in this document are typical and must be specifically confirmed in writing by Avaya before they become applicable to any particular order or contract. 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alterations or amendments at its own discretion. The public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does not imply freedom from patent or any other protective rights of Avaya or others. All trademarks identified by (R) or TM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r trademarks respectively of Avaya Inc. All other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Last Modified: 26/10/2011 |